电力需求增长放缓 中国核电利用效率降低

发布时间: 2016-03-10 作者:    点击量:

  原文链接:http://news.315.com.cn/20160309/100668857.html

  核电企业因利用小时数下降少挣54亿
  [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达到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
  中国核电利用效率有所降低。
  中广核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提供的两份材料显示,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达到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有的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低至5000小时。
  “一座拥有2台百万千万机组的核电站,年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少发125亿度电相当于闲置了2台机组,这是对清洁能源资产的严重浪费。”贺禹说。
  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是核电发电厂发电机组利用程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平均发电机组容量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
  来自中电联2015年的电力统计数据显示,受电力需求增长放缓、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2015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969小时,同比降低349小时。其中,2015年底全国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7350小时,同比下降437小时。
  本报记者根据全国核电标杆电价为每度电0.43元来测算,2015年全国核电因“少发125亿度电”,相当于核电企业当年收入少了53.75亿元。这相当于中国核电和中广核电力两家核电上市公司2015年兜售核电获得的总收入680亿元的7.9%。
  本报记者从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电此前公布的财报获悉,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核电各核电机组全年累计完成发电742.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76%;上网电量691.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38%。这意味着,2015年,中国核电因兜售核电获得的总收入将近300亿元。
  另外,中广核旗下的中广核电力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广核电力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全年总上网电量约为883.4694千瓦时,较2014年同期增长20.36%。也就是说,2015年,中广核电力因兜售核电获得的总收入高达380亿元。
  中广核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上述材料显示,日前,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发起,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寿君、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炳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等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议,更好地发挥核电在推动实现中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应有作用,从政策上确保核电满发、多发。
  他们表示,非化石能源中,核电具有清洁、稳定、高效的特点,将在推动中国能源供给侧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贺禹称,核电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碳排放,没有粉尘、PM2.5等污染物排放;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与一般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环保效应非常明显。
  核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发电利用小时数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与火电新增装机量有关。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12974万千瓦,其中火电6400万千瓦,同比增长33.6%。“火电与核电等清洁能源之间的矛盾比较大。”在某电力企业的一次有关会议上,本报记者听到了这样的观点。
  贺禹分析,从目前趋势看,受电力行业整体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如不采取相应措施,未来核电利用效率降低的情况会更加严重。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每下降1000小时,一台百万千瓦机组将少发10亿度电,按照核电发展2020年和2030年规划目标测算,届时将分别减少清洁发电580亿度和1500亿度,相当于有8台和20台核电机组全年处于完全停运状态,造成的损失巨大。
  按照贺禹的分析,目前中国的电价形成机制中缺乏环境成本因素,煤炭的环境外部成本没有内化,清洁能源环保价值未得到体现。他引述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发布的报告的结果说,中国在煤炭开采、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三个环节的外部成本分别为每吨68元、52元、85元,这些环境外部成本并没有充分体现在当前的煤炭价格中。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也未纳入价格,这导致价格信号的失真和价格机制的扭曲,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发展。
  他认为,“在这种价格刺激下,我国煤电行业继续快速扩张,核电、风电、光伏等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出现了弃风、弃光和弃核现象,能源结构转型面临逆向替代的可能。”
  他还建议,应尽快建立碳定价机制和碳排放性能标准,还原煤炭利用的真实成本,建立公平的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包含碳定价在内的电力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改善电力发展环境,促进能源和电力供给侧改革。另外,应该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相关排放标准的建立,全面推动中国能源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