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二者的推动下,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慧家居已经随处可见、或即将出现。而作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中坚力量,智能电网也有望与其他智能设备一起,进入千家万户。
20多年前,电力系统领域就引入了人工智能,比如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应用的研究。当前,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它会成功地应用到智能电网的更多方面,特别是会在能量管理系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至于深度学习技术,一些业内人士已把它应用到“非侵入式负荷分解装置”中,即利用用户出口处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识别户内各种电器实时的用电功率。
通俗地说,电力公司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掌握到精细到户内设备的用电信息,以便优化电网规划、运行与管理,实现电力用户节省耗电量和电费。
曾有业内专家预计,中国实现智能电网至少需要20年甚至更长时间。
原因在于,智能电网在智能化及诱人的视野方面是极不寻常的。它将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漫长的过渡、持续的研发和多种技术的长期共存。
因此短期内,可以着眼于实现一个较为智能的电网--它利用已有的或不久的将来就可配置的技术,使目前的电网更有效;在提供优质电力的同时,也提供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如较小的环境影响等。
而要快速激励智能电网的创新,建立一个成熟的、健全的和集成的电力市场,并通过以下三方面,形成智能电网发展的有效助推力:
一是实施分时/实时电价,使“电能”作为一种商品的市场价值得到合理地体现--比如说为了实现需求响应需要这样做。
二是制定鼓励分布式电源卖电回电网和作为电网后备电源使用的政策,含分布式清洁能源的上网电价政策--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应该属于这一点。
三是建立智能电网投资成本回收的政策。
我国目前的费率结构和电力公司收入模型,无法用来促进或捕捉分布式能源价值。而建立一个好的商务模型或商业案例极其重要,因为它们能为容量规划和电网运行中的投资,以及给分布式电源科学发挥作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