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散式风电进入大规模开发期

发布时间: 2018-04-20 作者: fegroup   点击量:

  为加快推进分散式风电发展,完善分散式风电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日前,国家能源局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在技术要求、管理规划、流程简化、电网接入、开发模式等方面对分散式风电项目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我国分散式风电将进入大规模建设和开发阶段,这对分散式风电相关设备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散式风电政策利好不断

  分散式风电是指利用现有变电配电系统,就近接入当地电网进行消纳的风电项目。2011年,国家开始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但多年来分散式风电项目推进缓慢。随着风电开发布局向中东部和南部转移,低风速、超低风速风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广泛应用于中东部和南方低风速、山地地区,分散式风电开发具备条件。

  2017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开发。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部署2018年全年工作重点。提出要优化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布局,优先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可再生能源就近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发展。此次《办法》的发布,更加坚定了我国发展分散式风电的决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将成为分散式风电开发迎来拐点的一年。

  分散式风电对风速、占地面积等要求较低;输送距离较短,减少了线损,节约了成本;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就近并网就地消纳。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分散式开发风电的呼声不断高涨。与北方地区相比,中东南部的地形条件更为复杂,而且人口稠密,并不具备“三北”地区那样大面积集中开发风电的条件,效仿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小规模、分散式开发风力资源是在中东部地区推动风电发展的最佳方式。

  遭遇数字化、智能化考验

  过去,我国低风速风机成本高,技术不成熟。高昂的风机价格及较高的土建成本使得分散式风电的收益率较集中式项目大为逊色。此外,分散式风电项目呈现多样化,对机组的适应性提出了个性化要求,整机商对市场研究不足,尤其是在定制化风机和小型风电标准方面比较欠缺。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风速低于6米/秒的资源区不具备经济开发价值。但是通过技术创新,风轮直径的加大、翼型效率的提升、控制策略的智能化、超高塔筒的应用以及微观选址的精细化等,提高了机组的利用效率,使低风速资源也具备了经济开发价值。随着整机厂商不断降本增效,低风速地区风电项目的资本金IRR普遍达到12%以上,开发价值凸显。

  事实上,分散式风电对风机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风速、山地、高海拔等地形结构,高寒、盐碱、高湿等自然气候条件,叶片、材料、轮毂高度等匹配性设计。从运行维护方面来看,远程监控、分散维护的模式下,我国风电设备质量能否保障。此外,分散式风电项目还缺乏相应的标准和管理规范,特别是环境标准等。

  在接入电网方面,分散式风电项目接入的配电网网架结构相对薄弱,电压等级低,电网阻性较强,风电及电网负荷波动对电压影响很大,常规风机会因电压问题被迫限电;受制于电网环境和电能质量,风机要经受住电压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的考验;接入配电网要求风机具有更高的电压运行范围和频率运行范围,及更高的电网适应性;配电网故障较多,风机需要具有很强的故障穿越能力。也就是说,适用于集中式风电的风机设备和解决方案并不能照搬到分散式风电项目中去。

  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紧紧拥抱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拥抱数字化时代,也成为风电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软件实现数据管理,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业务逐步智能化。

  数据化是智能化的基础。对制造企业来说,只有借助数据才能实现向高效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个性化设计供应商的方向转型。最终实现精益化,实现从智能到智慧的转型。风电设备企业要根据业务架构梳理数据架构,搭建数据架构与分析平台,将现场运营数据,研发数据等各类数据有机分析,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相应解决方案。